作者:李其康发布时间:2010-02-10
一晃眼牛年快过去了,而虎年春节即将来到。岁月交替,思绪免不了激活藏在记忆的深处的那时、那人、那事,情不自禁地回想年青时我在下关茶厂宣传队度过的春节。
那是令人难忘的“文革”年代。由于“四人帮”实行的文化专制,人们的文化生活极度困乏:那年头虽然也有电影院,但总是反反复复地放映《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8个样板戏的电影,正如有人戏谑的那样:“八亿人看八个样板戏”。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谁家要是有台“红灯牌”或“凯歌牌”收音机算是很不错的人家了,有了收音机就可以收听电台播放的音乐节目,算得上是件稀罕事。至于逢年过节,老百姓几乎没什么文艺演出可看, 因为当时下关京剧团、大理州白剧团、歌舞团等一批专业文艺团体统统被戴上宣传“封、资、修”东西的帽子而招致解散。
当时,我所在的云南省下关茶厂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有一支工人业余文艺宣传队,但多半只是偶尔参加市里举办的一些演出。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年代,厂里的这支工人业余文艺宣传队便迎来了它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它与当时的“红小兵宣传队”、“先锋公社宣传队”一起,成为下关当时仅有的“工、农、兵”三支文艺宣传队之一,常年活跃在下关城乡的舞台上。而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年的春节,我从来没有在家中与家人在一起吃过一顿年夜饭,因为有时要随州市革委会慰问团到部队进行慰问演出,但更多时候则是从大年三十这天起就应邀赴各地茶区慰问演出。
在那个文化枯竭的岁月,虽然组织起文艺宣传队,但节目上却常常苦于“无米之炊”,没办法宣传队只有自力更生自编节目。那几年,在下关的几支文艺宣传队中,下关茶厂宣传队以自创节目而著称,如自己谱曲的小歌剧《张思德之歌》、自编自创的歌舞《喜采苍山雪绿茶》、《制茶工人心向党》,女声独唱《人间最美蝴蝶泉》等节目一度成为宣传队的保留节目而久演不衰,其中歌舞《喜采苍山雪绿茶》还参加了1981年云南省职工文艺调演并获好评。
那时的演出条件十分艰苦,就说“行”吧,由于厂里没有条件租用大客车,只好用大货车代替,下茶区演出时把礼堂的长木凳往货厢两边一字排开就是宣传队员们的坐位,中间放置演出的服装、道具。坐这种“大篷车”最难忍受的是行车时的巅簸和寒冷,汽车开在凸凹不平的乡村公路上,巅得人骨架子都快散了。还有由于春节时逢冬季,坐在“楼厅(队员对坐汽车货厢的戏谑)”上无遮无拦,夜晚的寒风吹来刺骨的冷,队员们大都蜷缩起一团,以避凛冽的寒风,好在我们都很年青,加上对深入茶区演出满怀喜爱,激动的亢奋常常抵御了寒冷的感觉。
再说“舞台”吧,演出基本上大多是利用农村中的“打场”,有的村子寺庙里有个戏台,算是条件比较好的了。每当夜幕降临,匆匆吃过晚饭后队员们便开始忙活起来,演员们抓紧就着昏暗的灯光化妆,其他队员有的在搭布景,有的在点燃“汽灯”,由于农村演出场地大多没电灯,照明只有靠汽灯,那是一种使用煤油的照明灯具,点亮前必须往储油仓里不断打汽,汽灯用起来虽然挺麻烦,但很亮,舞台左右各挂一盏便将整个场子照得很明亮。条件虽然很艰苦,可我们却很忘情地投入,至今我仍记得演出时的一些细节。1973年的大年三十在弥渡县红岩乡为农民演出,由于我们伴奏乐队所在的位置在舞台边上,背后挤满了来看演出的农民,他们边看演出边嗑瓜子,待演出结束时我才发觉自已的肩上满是农民看演出嗑出的瓜子壳,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还有一次是1975年到南涧演出,当时我已结婚有了儿子,由于妻子也同在宣传队担任舞蹈演员,到各个茶区演出孩子没人照看,没办法只好带上儿子和宣传队一起去演出,哪知一次在我和乐队出场为女声独唱伴奏时,演出中儿子竞突然从台后走到舞台上坐在了我的身边,弄得我心里一时不知所措,好在台下的观众净顾着看看节目全然没有察觉。
从1970年到1976年的七年间,下关茶厂工人业余文艺宣传队的足迹遍及大理、弥渡、南涧、宾川的农村,最远的一次到过临沧专区永德县的“小勐统”,那是一个距中缅边境只有100来公里的小山村。据说我们是这个村里有史以来头一次见到从内地来的演出队。在那里,我们感受到人世间从未有过的热情:当地村民常年的主食是玉米粒做的饭,而给我们吃的却是白花花的大米饭,村民们还宰杀了平时舍不得吃的肥猪招待我们。当深夜演出结束我们要驱车60公里返回县城时,全村的父老乡亲们手拉手结成一道道人墙,硬是不让我们走,要求我们明晚再演一场,宣传队长十分抱歉地告诉他们,我们没准备有另演一场晚会的节目,可村民们异口同声地说“那你们再演一遍给我们看吧!”在我的记忆中,那是宣传队有史以来唯一的一次十分特殊的演出:在同一地方、同一批观众连续两晚观看同样一台演出节目!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不觉间过去了40年,当年活跃在下关及各茶区舞台上的年青小伙和姑娘,如今一个个都成了年过60的老人了。现在过春节,看看时下家家户户充足的年货,节日期间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化生活,还有全家人团聚一起吃年夜饭的天伦之乐,回想当年我们经历的那一个个春节,无疑是十分辛劳和清苦的。但后来我每每与宣传队的同事们回忆起那一段段往事时,大家都无怨无悔,并以年青时我们曾经拥有为弘扬下关茶文化和沟通茶厂与茶农们的情谊这一燃情岁月而自豪!